秋季養生怎麼做?防秋燥飲食攻略

台灣的秋天日夜溫差大,加上氣候乾燥,許多人在這個季節會覺得喉嚨癢、鼻子乾,甚至出現乾咳或皮膚乾裂的情況。這些現象,往往就是所謂的「秋燥」在作祟。若能在日常生活中調整飲食與習慣,不僅能減少秋季常見的不適,也能幫助身心更舒適地迎接冬天。

 

什麼是秋燥?

秋天的乾燥氣候,會帶走環境和人體的水分。當水分不足時,容易出現口乾、唇乾、鼻乾、皮膚乾裂等狀況。即使喝很多水,也可能覺得效果有限,這時就需要透過飲食養生來輔助。

 

秋季養生飲食原則:多吃白色食材

在中醫飲食養生觀念中,秋季適合「養陰潤燥」。白色食材大多帶有清潤特性,因此是秋季養生的重要選擇。

  • 一般體質:可多吃白色食材,幫助平衡秋燥。
  • 體質較敏感或偏虛:避免過量食用寒涼的白色食材,建議選擇溫和、帶有補養性的食材。

 

秋季推薦的養生食材

【適合一般體質】白色食材具有滋潤特性,能幫助減少乾燥不適:

  • 梨子
  • 百合
  • 白木耳
  • 荸薺
  • 蓮子
  • 燕窩
  • 珍珠粉
  • 蘆薈
  • 愛玉
  • 蜂蜜

 

💡養生小貼士💡

👉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即食燕窩,無需挑毛或燉煮非常方便,是秋季日常補充的好選擇。記得挑選信譽良好的品牌,燕窩品質有保障才能安心享用。

👉 珍珠粉自古以來就是常見的養生選項,不僅適合搭配飲品,也能同時補充鈣質。建議挑選細緻度高的珍珠粉,小分子更易於吸收。

 

【適合體質偏虛】

若你常覺得怕風、容易疲倦,就不宜多吃寒涼食材,建議選擇溫和、補養型的食材:

  • 玉竹
  • 西洋參
  • 沙參
  • 大棗

 

💡養生小貼士💡

👉 熱水冲泡即可飲用的花旗參茶,是秋季養生的好選擇。想要挑選好的花旗參,除了看產地,也別忘了要留意花旗參的農殘與重金屬檢測喔~

 

📌 小編結語
秋季養生的關鍵就是「防秋燥」。透過日常飲食的調整,多選擇白色滋潤食材,有機會減少乾燥不適,讓秋天過得更自在舒心。

白色食材建議適量
偏寒涼的食物建議煮熟後再吃
搭配蔥、薑等溫性食材,能中和寒涼

 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